宜昌加快建设滨江宜业宜居宜游之城
三峡大坝。(陈平 摄)
兴发集团电子级磷酸占国内八成以上市场。(蔡亮 摄)
安琪集团俄罗斯工厂生产线。
广汽宜昌工厂自动化生产线。
夜游宜昌。
繁忙的云池港。(晓轩 摄)
即将通车的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付蓓蓓 摄)
兴山香溪河“最美水上公路”。
秭归脐橙喜获丰收。(郑家裕 摄)
山水宜昌,生机盎然。
6月26日至27日,宜昌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召开。全会提出,宜昌加快建设“一江两岸、主城引领、产业兴旺、功能强大、人气鼎盛”的滨江宜业宜居宜游之城,奋力实现六大目标定位,即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屏障、文明典范城市。
建设世界旅游名城
宜昌是屈原、昭君故里,拥有长江三峡、三峡工程等不可复制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是中国钢琴之城、诗歌之城,拥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5A级景区4家、在全国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
2019年,宜昌接待游客8900万人次,入境旅游48万人次,旅游收入985亿元。旅游,也是“宜荆荆恩”城市群的最大特色。
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宜昌的条件得天独厚。宜昌将做强“宜荆荆恩”城市群旅游联盟,成立屈原文化研究院,深度挖掘文化底蕴,共同开发文旅资源,建设长江三峡国家黄金旅游带。
建设清洁能源之都
宜昌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436座(含三峡电站),总装机2850万千瓦,年发电1405亿千瓦时,以全国0.2%的土地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再加上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受益人群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宜昌探明页岩气储量超5000亿立方米,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鄂西页岩气开发转化”。
宜昌将抢抓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机遇,发挥宜昌清洁能源富集优势,持续推进新能源和绿色产业发展,加快水、光、风、储(抽水蓄能)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清洁能源之都、中国动力心脏,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能源。
建设长江咽喉枢纽
宜昌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武汉城市群之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所在地。三峡船闸已于2011年达到1亿吨的设计通过能力,预计2030年达2.3亿吨。
宜昌通则长江通、中部活则全盘活,三峡是宜昌不可复制的资源。宜昌将配合国家深化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论证,深度研究三峡航运运输结构和运力瓶颈,构建高效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探索就地产业化,做到既有出海之便、又得产业之利。
建设精细磷化中心
宜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磷矿资源储量占全国15%、全省50%以上,居全国八大主矿区第三。宜昌磷化工被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磷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国12.4%、全省32.8%,建有宜都、枝江2个高端专业化工园,培育了兴发、宜化、三宁等一批龙头企业。磷化工也是宜荆荆的主导产业,2019年宜荆荆磷化工总产值达到2331.31亿元。
宜昌将立足资源优势,进一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积极推进磷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建设三峡生态屏障
宜昌是三峡库坝区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拥有清洁的空气、足量而干净的水,森林覆盖率65%,境内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83条,为全国全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安全保障。
依托三峡工程的能源、安全、区位等优势,宜昌正与三峡集团合作建设三峡大数据中心,打造国家大数据重要存储基地。
宜昌将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全力保障三峡工程安全有序运行、保护万里长江安澜东流的前提下,把安全与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建设文明典范城市
宜昌民风淳朴、素养高,是全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宜都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枝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市群”逐渐成势。
文明典范城市是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宜昌将向精神文明建设更高层次迈进,力争率先在湖北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高地。
绿色化工产业——
磷化工产业营收占全国12.4%
化工,依然是宜昌今天和未来的当家产业。宜昌将继续抓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和化工园区投产达产,努力引进大型跨国化工企业,推动传统化工“老树发新枝、老树变新种”,加快向精细化工革命性裂变,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打造中国精细磷化中心。
宜昌磷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国12.4%、全省32.8%。下一步,宜昌磷化工产业要向新材料、新能源拓展延伸,让新材料、新能源互为表里、互为上下游。
我国芯片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约33万吨,而整体国产化率不足30%,存在巨大的市场机遇。宜昌将依托兴发集团建设的湖北电子化学品专区,持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医药中间体属于精细化工产品,宜昌将加快医药级、食品级磷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与生物医药产业形成良好互动。
宜昌拥有己内酰胺、乙二醇、莱赛尔纤维等纺织行业上游优势资源,具备发展纺织业的基础,将力争引进龙头企业,向高端纺织面料和品牌服饰延伸。
生物医药产业——
26个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
宜昌有着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土壤、生态和环境,全省50个仿制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宜昌有26个,超过一半。
下一步,宜昌将重点发展生物制品、原料药、医疗器械与防护用品等,建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仿制药生产基地、湖北原料药生产基地、医疗防护用品生产基地,让生物医药成为宜昌永不降温的产业地标。
宜昌将继续全力扶持安琪、东阳光、人福、奥美、三峡制药等企业发展壮大,持续招大引强,不仅要培育有定价权、有标准制定权的企业,更要大力引进产品市场空间大、经济拉动强、更具活力和成长性的企业;既要大力发展好传统的化学药,同时也关注生命工程和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在医药行业的运用,加快发展生物药。
装备制造产业——
新建船舶占全省一半以上
宜昌市提出,下一步要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建造与配套、智能装备、电力装备以及军民融合等,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装备产业基地。
宜昌拥有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包括长机科技、经纬纺机、力帝机床等整机企业,下一步要在整机开发、智能化系统集成、消费类终端等产品上下功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
宜昌有40余家造船企业、100余家航运公司,已连续4年每年新建超100艘、占全省总量一半以上。随着“气化长江”深入推进,船舶改装将面临巨大市场空间。宜昌将加快发展内河船舶制造,推动新型船舶动力制造基地建设,吸引更多造船企业聚集宜昌,打造长江中上游船舶建造中心。
文化旅游产业——
从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强化“用户思维”“游客体验”,宜昌把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打造,持续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真正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推动宜昌旅游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端高效型转变,由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宜昌将瞄准高端市场、高净值人群,深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关键产品对高端客户的粘性。进一步擦亮长江三峡、三峡工程、屈原昭君故里等世界级旅游产品品牌,突破性开发满足新兴消费需求、具有国际水准的主题乐园,加快发展城市和乡村度假,精准高水平开展国际国内营销,布局更多高端康旅产品,把游客吸附在宜昌,带来更多的人气和收益。结合三峡夜游产品升级,加快夜景灯光布局,提升照明功能和夜游体验。要把节庆活动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以节为媒、以节造势、以节聚力,努力把节庆活动办成推介城市的名片、招商的平台、企业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清洁能源产业——
抽水蓄能总装机相当于再建一个三峡大坝
宜昌将充分发挥水电优势,围绕清洁能源示范区和电能削峰填谷重要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延续实施三峡电站电能消纳调整方案,大力发展氢能、光伏、抽水蓄能等,真正把宜昌打造成中国清洁能源之都、中国动力心脏。
全市计划建设的10个抽水蓄能站点,总装机将达2000万千瓦左右,相当于再建一个三峡大坝。
宜昌将抢抓鄂西页岩气开发转化的重大利好,积极对接,加快建设国家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区,争取尽早实现大规模商业开发利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着手建立精细磷化工工业互联网标准
宜昌大数据产业目前已落地三峡大数据中心、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下一步宜昌将全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参与化工企业改造升级,建立精细磷化工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以建促创打造全国大数据算力中心,持续深耕电子器件、智能终端、大数据等领域发展。
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打好品牌组合拳
农业是宜昌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全市将聚焦打造柑橘、茶叶、优质畜牧、蔬菜、水产、优质粮油、道地药材、现代种业八大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宜昌柑橘、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种子“芯片”的升级换代;用工业化、互联网的思维来抓农业,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引进自带流量的龙头企业或渠道商,以一点辐射一域;提升品质,主要包括标准、绿色、生态等要素;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组合拳”,不断提升宜昌蜜桔、稀归脐橙、宜昌宜红、宜昌毛尖、宜昌青砖茶等知名度美誉度。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