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版

|智能问答

产业化扩面提速 武汉种企布局生物育种赛道

2024-03-13 09:16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杨凯

3月8日,光谷高农生物园。由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组织的“基因编辑”沙龙活动,云集了武汉生物育种界的众多大咖。

近年来,生物育种产业化不断被提上议程,并且取得不小进展。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生物育种产业化。当年,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范围,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区20个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提生物育种产业化,提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要求更加重视生物育种带来的产业变革。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正在被打通,生物育种的春天已经到来!

抢抓种业发展新机遇,武汉市积极推动种业研发机构、种业企业布局生物育种赛道。

成果迭出

生物育种大有可为

大豆收获时,豆荚往往开裂,造成产量的损失。严重时,损失超过产量的15%。

武汉艾迪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出耐炸荚大豆,成功破解了影响大豆产量的这个难题。

参与此次沙龙活动的12家种业研发机构、种业企业,只是行业的部分代表,但会上呈现的创新成果,展示了武汉在生物育种领域的雄厚基础。

中国种子集团生命科学技术中心是水稻研发创新的国家队。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定向改良的水稻品种超过80个,涉及的基因超过100个。

基因编辑工具酶,被称为基因编辑的“光刻机”。艾迪晶公司突破了这一“卡脖子”技术,创制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两个基因编辑工具酶EDG-01。

作为生物育种技术集成服务商,武汉双绿源创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继水稻基因芯片后,又研发了油菜、番茄、玉米等多款生物育种基因芯片。董事长周发松说:“双绿源正在开发油茶、柑橘、棉花、小麦等基因芯片,让杂交育种插上‘芯’翅膀。”

链式布局

打造生物育种产业链

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参加沙龙的唯一一家来自外地的种业企业。总经理许洁婷宣布,未米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即将落户光谷高农生物园。

未米生物是国内玉米生物育种领域的领军企业。许洁婷说,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打造,以及产业链上优势企业的聚集,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正发力打造生物育种完整产业链,这也是未米生物选择武汉的原因。

沙龙上传递出的信息,为未米生物的选择提供了印证。聚集在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的种业研发机构、种业企业,正以进一步厚实研发基础为出发点,链式布局生物育种赛道。

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计划建设分子设计育种科研中心和绿色超级稻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从传统育种到设计育种、从表型选择到全基因组分子水平选择的跨越,跨越从种子到稻米全产业链。

双绿源已完成分公司组建、投资也已到位,在玉米基因芯片的基础上,与隆平生物公司合作,向基因编辑玉米的商业化应用领域挺进,打造生物育种头部企业,进军品牌农业,实现IPO。

2023年,艾迪晶公司完成了对山东劲豆的控股,正式进军大豆生物育种及商业化应用领域。同时,布局海外、向种植业进军,在安哥拉建设1万公顷农场项目今年将落地。

资本青睐

生物育种站上风口

业内人士预测,国内生物育种已在爆发的前期,将承载未来10年种业的增量。

双绿源已获得了多家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包括武汉农创基金、三亚崖州湾创投、富邦高投基金等。前不久,又获得了隆平生物2000万元的产业投资。

隆平生物是生物育种的国家队,双方合作在光谷中国种都大厦,打造基因组育种公共服务平台。

去年底,武汉伯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毅达资本领投,中力资本、武汉农创基金等联合投资。

作为综合性植物功能基因研究的引领者,该公司为6000多家课题组和种业公司提供底层技术服务。总经理李阳表示,伯远生物将持续完善生物育种研发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将伯远生物打造成深耕武汉,面向全国的生物育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武汉贝纳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第四代基因测序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公司营收将突破亿元,将完成A轮融资5000万元,把业务延伸至生物育种的商业化应用,并建设海外实验室。

专注于现代农业产业政策分析研究的重庆35斗公司总经理高康平说,近年,种业迎来投融资热潮,湖北是斩获种业投融资最多省份之一。他建议,未来,湖北、武汉要集聚种业全产业链要素,打造完整种业产业链,同时立足于“一带一路”,输出“中国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为全球粮食安全服务。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1265  点赞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