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版

|智能问答

300家企业在汉共商北斗产业发展——共建生态圈 助力鄂“追星”

2024-03-21 14:17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通讯员 徐丁 实习生 朱小意

3月20日,湖北省北斗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光谷举行。国内300余家北斗相关企业参会,以北斗卫星组网共进之势,共商产业发展大计,助力湖北“追星”。

300家企业共襄北斗产业盛会

“这次大会很及时、很必要、很有效!”风尘仆仆来汉,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传润用了3个“很”形容自己的心情。

上海司南深耕北斗12年,业务涉及芯片、模组和终端,具备较高的产业链完整度。

除受邀参加湖北省北斗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外,翟传润此行还要为上海司南在光谷设立子公司一事奔走,“我们希望与湖北的科教、人才优势高位嫁接,叠加当地对北斗产业的重视,一定会迸发出更强的能量。”

“这是近年来我省规模最大的北斗产业盛会。”大会承办单位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300余家北斗相关企业在业界“名头响亮”,其中还包括30余家上市公司。这些企业中,既有土生土长的湖北企业,也有刚从外地飞来的“金凤凰”,还有期待与湖北北斗产业链擦出合作火花的业界翘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说,作为全国北斗产业五大集聚发展区域之一,湖北有基础、有能力、有前景打造更多国家北斗战略科技力量,“希望湖北把大会办成汇聚全国北斗资源、推动北斗技术创新、构建北斗规模化场景应用的重要平台。”

光谷厚培北斗产业良田沃土

光谷是湖北发展北斗产业的核心要地。统计显示,2023年光谷北斗产业规模占全省“半壁江山”。

东湖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此次大会将促成与会企业之间合作,更要借此良机让优秀企业助力光谷乃至湖北巩固北斗产业优势,补齐缺失、提升弱项。

会上,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依迅北斗AI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一期1号楼迎来主体结构封顶的关键节点。建成投用后,该基地将涵盖研发测试、生产制造、成品检测、仓储配套等,形成完整的北斗装备智能制造及应用服务链,亮出湖北北斗产业新名片。

15公里外,一片更加宏大的北斗产业集聚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去年9月,总投资40亿元的武汉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二期项目在武汉新城开建。

2017年,项目一期建成投用,6年来先后引进华为鸿蒙、中科海讯、航天宏图等100多家“链主”和“链创”企业入驻,为湖北省北斗和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培育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计划,二期将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超过1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20家,聚合北斗高端人才100人以上、北斗相关企业300多家,打造成为北斗产业创新培育引领区、集聚发展先行区、综合服务示范区。

聚全国资源共建湖北北斗生态圈

去年印发实施的《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实现北斗产业规模“一年强基、两年加速、三年突破”,至2025年达到1000亿元。

湖北省具有打造世界级北斗产业集群的良好技术、人才和产业发展优势,多年来一直引领全国北斗技术创新和中部北斗产业发展。但放眼全国,发展能级仍有待提升。

“全国范围内,北京、上海、广东处于第一梯队,湖北科教、人才、政策优势显著,但产业链仍有待完善。”翟传润说,上海司南决定落户光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以产业协同的形式,助力湖北补齐北斗产业缺失的拼图,同时共享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独行快但是众行远。”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翊说,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促协作 建生态 谋发展 北斗+赋能新质生产力”,与会企业携手共进,将为湖北北斗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他说,“北斗+”和“+北斗”赋能千行百业,为我省北斗产业发展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企业要在建强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蛋糕的背景下谋划自身发展,以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当天,上海司南、烽火通信、海康智联、武汉梦芯等18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北斗相关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将以完善湖北省北斗产业生态建设、推动北斗规模应用为主要目标,探索在技术创新、业务协作、市场共拓、生态融合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打造更加完善的北斗时空智能体系。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1265  点赞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