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10万亩“绿叶”变“金叶”
大拇指压在食指上,一捏一提,一针针芽尖落入茶篓……4月14日,南漳县肖堰镇周湾村有机茶园内,200余名采茶工正在抢鲜采摘。“白天采、晚上炒,尽快投放市场。”蓝云茶叶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黄晓雪说。
茶产业,是南漳县农业特色产业之一,依托“襄阳高香茶”公共品牌,该县培育出“香耳山”“羊角山”“蓝云”等19个品牌,全县10.5万亩茶园,可年产干茶1600吨,2023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1亿元。
连绵茶山、秀美茶园,正推动当地茶产业点“绿”成金。
擦亮“有机”招牌
南漳县位于荆山山脉东麓,森林覆盖率70%以上,连绵高山形成茶叶种植优势。改革开放初期,南漳县推广茶叶种植,可受限于种植技术、炒制工艺等瓶颈,茶叶一直未能升级为“茶业”。
进入21世纪,南漳县依托“中国有机谷”核心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有机茶叶,以绿色防控替代农药灭虫,以有机肥替代化肥。
转型初期,黄晓雪的茶园被害虫吃得千疮百孔,杂草长得比茶树还高。“哪能不心疼呢?农药瓶都拿起来了,最终忍住了,没撒下去。”她坦言,动过“喷农药”“用除草剂”的心思。
不仅是蓝云,香耳山、羊角山、竹林翠峰等合作社或企业都有类似的经历,产量下滑,入不敷出。
为解决这一难题,南漳县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深入茶园,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保留传统种植方式的基础上,运用修建作业道、自动化喷灌设施等物理手段建设高标准茶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在香耳山茶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茶垄,发现蜘蛛网、瓢虫随处可见。湖北香耳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波介绍,整个茶园坚持生物防治理念,利用鸟类、瓢虫、蜘蛛等天敌对害虫进行捕杀。
好山好水好管护,才能泡得一杯好茶。目前全县有绿色食品认证茶园5620亩,有机茶认证茶园1.5万亩。计划到2025年,有机茶认证面积占比力争超过20%,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40亿元。
好入口更畅“出口”
分级、整形、精制、包装……近日,在南漳县竹林翠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将每公斤售价118美元的玫瑰红茶打包装盒。
“过去,春茶采摘结束后,茶园就冷清下来,大量夏茶、秋茶无人问津,被白白浪费掉了。”公司总经理胡长安说。
为了用好夏茶、秋茶资源,公司打破以春茶销售为主的模式,把夏茶和秋茶作为新的增长点,并建设茶叶精制加工厂。
胡长安介绍,2021年8月,公司投入3500万元的茶叶精制加工厂投产,储备精制茶出口货柜15个,年产毛茶300万斤、精制茶叶900万斤。2023年,公司茶叶外贸出口额达1300万美元。
位于南漳县经济开发区的君涵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在产业链精深加工上做足文章,一片片茶叶经过提取,蜕变为身价倍增的茶多酚。
“公司与本地45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6000多户农户建立了联结机制,主要以本地的茶叶、灵芝、香菇等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等植物精华,产品畅销东南亚。2023年,公司生产茶叶提取物27吨,实现产值1700万元。”公司执行董事余新营说。
为支持茶产品出口,南漳建立茶产业链长制,在冷链物流、仓储保鲜、跨境电商、线上线下交易等市场领域健全流通供应链。目前,全县培育4家茶叶加工出口龙头企业,2023年出口创汇2900万美元。
走好茶旅融合路
“采茶时,要快速上提,不是掐。”“炒茶时,温度一定要高,同时均匀翻动茶叶。”4月13日,在南漳县李庙镇天池山景区的茶园内,制茶师乐静怡正在直播采茶、制茶工序。当天,观看直播的网友达到5000人,进园实地体验的游客接近1000人。
“现在来这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公司副总经理兰立群说,天池山景区茶园海拔500米左右,四周山高林密,云雾缭绕,茶园内修建及硬化道路8公里,为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便利。
绿叶变“金叶”的同时,南漳的连绵茶山也朝着“金山”发展。
在肖堰镇周湾村,依托万亩茶园,该村投资180万元打造“山水栖隐度假区”,形成上山采茶、下山戏水的旅游格局。“通过茶旅融合,2023年全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万元,户均增收5900余元。”村委会委员陈彦均说。
近年来,南漳县着力推进茶文、茶旅、茶养融合发展,连续举办有机茶叶节、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创建打造了多个茶产业景区、茶乡景区以及茶乡农家乐,研发出茶饮料、茶调味料、茶菜肴等茶叶精深加工产品,为经济发展、村民致富增添绿色动能。
南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正国介绍,下一步,南漳县将持续挖掘“茶业+三国文化”“茶业+荆山楚源”等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开发茶文化创意产品,完善天池山景区、山水栖隐度假区等茶旅融合项目,增加茶产业内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