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交易超1400亿元 湖北供应链平台建设成效初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近年来,湖北运用互联网思维、供应链模式创新生产组织方式,通过建设多领域多层次的供应链平台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打通堵点 让生产要素高效运转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在武汉,这家企业想要把货物发到长三角地区,只需在电脑上“一键下单”,就能生成多种物流方案。
湖北楚运供应链公司运营官姜波:“不同的时效,不同的运价,有可能是火车加海运加汽运,多种组合下来会去降低成本。上下游的结算,物品的跟踪,我都可以在线上实时看到。”
高效匹配、多式联运的背后,是湖北正在织就的一张“大网”——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将全省的铁、水、公、空、仓、邮等运力资源,融合在同一个平台,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公共运力池,为市场主体提供免费、开放的“一站式”服务。
湖北供应链信息公司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包剑奕:“在线上去打通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把线下的这些物流基础设施给连通起来,来支撑全省的多式联运体系的建设。”
眼下,湖北正运用互联网思维,20多家行业主管部门跨部门、跨行业协调联动,将物流、贸易、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融合打通,搭建起了四大公共底座,分别是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湖北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湖北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构建起了数字化“天网”、物流“地网”、供应链“金网”、贸易“商网”,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纵深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军伟:“数字、物流、金融包括科技创新信息,这四大底座是湖北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根。有了这四大底座,那么我们的供应链体系才能够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以需定供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如果说,四大底座是湖北搭建供应链体系的“根”,那么,上面茁壮成长的“枝叶”,则是一个个聚焦产业、行业的供应链平台。以湖北的传统产业——纺织为例,在华纺链平台,上下游9000多家企业共享产销信息,让供与需之间,实现高效匹配。
湖北华纺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奇:“今年以来新成立了一个品牌订单部门,专门为全省的纺织服装企业,去寻求比如说国内电商以及国外跨境的订单。通过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的方式,通过大产区、大销区的对接,让机器、让产能整个转动起来。”
聚焦汽车、光电子信息等五大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和大宗商品、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湖北先后搭建了楚象、国控等9个产业供应链平台,并按照公共性、普惠性、开放性、共享性,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这家生物医药企业,就通过九州医药供应链平台,找到了心仪的供应商,还节省了采购时间和成本。
武汉艾米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采购总监袁奥兰:“降低了整个供应的周期,降低我们的一个采购成本接近20%。”
三线并进 10万余家企业云上“链”接
在湖北,一条条供应链,正形成一条条产业共赢链,推动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线并进”。截至2024年9月底,全省重点产业供应链平台,共带动10余万家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高效匹配,累计交易规模超1400亿元,带动供应链金融投放超200亿元,推动湖北产业向新而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军伟:“供应链它是基于市场导向的,把供应链的发展水平提升得越来越高,经济生产的活跃度也会越来越高,各种生产要素的这种循环效率也会越来越高,自身的生产力也会得到很好的一个释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