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成立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投资联盟
为推动金融与知识产权深度融合,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8月7日,2025年湖北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推进活动在武汉举行。活动现场,全国首家湖北省知识产权投资联盟正式成立,12组投融资项目签约,签约总额达2.65亿元。
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冠林表示,要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担当作为,突出优质效、坚定不移厚植支点的核心优势,构建健康、高效、可持续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大胆探索知识产权增信融资机制,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破解知识产权金融“评估难”“处置难”等问题,真正形成“技术—知识产权—金融—产业”的良性循环。
破难题 政策工具精准发力
活动现场,省知识产权局发布了《湖北省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指引》《湖北省第四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企业白名单》等知识产权金融工作信息,上线了整合19家银行和11家保险机构129款金融产品的“鄂融通”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专区。
我国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和海量知识产权产出,但知识产权投融资依然存在“项目发现难、评估定价难、风险预判难、场景应用难”等问题,企业手握专利却难换“真金白银”。
凝聚合力、共解难题,《湖北省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试点工作指引》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印发,在武汉市江夏区、宜昌市伍家岗区等湖北省内10个县(市、区)启动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试点工作,探索构建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优化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
471家科技型企业入选《湖北省第四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企业白名单》,涵盖A、B级知识价值信用企业及拥有高价值专利的创新主体。
“今年上半年,湖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11.37亿元,全国第七,同比增长59%。”省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处处长陈波介绍,将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评估结果运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投贷联动”的投融资模式,开展“入园惠企”行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做优做强,赋能产业发展。
投早投小 支持高价值专利转化
现场成立的全国首家湖北省知识产权投资联盟汇聚16家知识产权创投机构,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联盟将有效促进知识产权技术资产的转化运用,有力推动政策、资本、产业的无缝对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武汉心径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AI人工心脏及智械矩阵”等三个高价值专利项目进行路演。武汉心径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著名心脏外科专家陶凉教授介绍,AI人工心脏被称为“会思考的心脏”,它就像一个“会思考的泵”,不仅能像传统人工心脏一样将血液泵送到全身、维持血液循环,还能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患者身体状态,自动调整工作模式。目前,该项目已获得湖北省知识产权投资联盟机构之一,光谷知投的一笔投资。
活动促成了一系列知识产权金融合作成果:省知识产权局与省工行、省农行、省中行等10家银行签订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和省内3家银行达成60亿元集中授信,重点支持高价值专利转化。来自全省10个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试点县区的12组知识产权投融资项目现场签约,整合银行、创投机构与企业等多方资源,签约总额达2.65亿元。
此次活动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江夏区知识产权局、武汉市江夏区财政局承办,湖北省现代纺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协办。活动中,金融、投资机构代表围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进行现场交流,展现了湖北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和广阔前景。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