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版

|智能问答

1-8月全省工业运行情况简析

2019-09-17 17:41湖北省经信厅门户网站

  1-8月,全省工业运行保持高开稳走、逆势上扬、稳中有进、进中趋好的良好态势,但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工业下行压力增大,要把握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稳增长保目标。

  一、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

  增速位次居前。1-8月,全省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3%,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增速列云南(10.0%)、贵州(9.4%)、江西(8.9%)、福建(8.6%)之后,居中部第2位、全国第5位。

  动能转换提速。1-8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8%,同比加快3.4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提升至9.2%,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14.7%,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增长22.9%。

  转型升级提档。1-8月,制造业规上增加值增长8.4%,同比加快1个百分点。消费品、装备制造、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8.9%、8.5%。其中建材、化工、食品行业分别累计增长9.9%、10.7%、9.2%,分别同比加快7、4.4、0.7个百分点。

  增长支撑扩面。1-8月,41个行业中38个增长,增长面92.7%,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17个市州中13个同比加快,鄂州(10.2%)、宜昌(10.1%)、襄阳(10.1%)、孝感(10.1%)、黄石(10.0%)增速超过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由上年同期9个增加至12个。

  运行质效提升。1-7月,全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4948.3亿元,增长8.1%,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7位;实现利润1656.5亿元,增长14%,高于全国15.7%。

  二、存在的风险和隐忧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工业下行压力加大。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7月份近十年来首次跌破5%,8月份继续下行,当月增长4.4%,累计增长5.6%,环比分别回落0.4、0.2个百分点,其中8月当月5个省市负增长、16个低于5%。我省规上工业虽然高开稳走为全年打下了基础,但8月当月仅增长6.4%,累计增长8.3%,环比分别回落0.6、0.3个百分点。

  老问题影响加剧。一是第一工业大市的武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的11.6%回落至上半年的7.2%,1-8月进一步回落至5.5%,其中6月、7月、8月当月增速仅为6.5%、3.6%、1.7%。此外,十堰增长2.3%,恩施-6.0%,低增长、负增长尚未根本好转。二是第一高增加值率的烟草行业增速由年初51.6%降至1-8月6.2%,8月当月下降19.3%,环比回落17.1个百分点,累计环比回落4.8个百分点;三是第一大产业的汽车行业最近两月虽然有所回升但仍在低位,1-8月增加值增长2.3%,环比回升0.9个百分点。武汉市五家重点车企当月产值增长13.8%,除东风本田当月增长25.4%外,上汽通用仅增长1.2%,而东风乘用车下降10%,神龙汽车下降56.3%,东风雷诺下降74.5%。

  新问题影响显现。五大异常信号值得高度关注:一是全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8月份为48.4%,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处于临界点以下,其中新订单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3.3个百分点,市场需求减弱;二是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出现大幅波动,5月至8月当月增速分别为31.4%、15.7%、10.3%、22.8%;三是纺织行业增速由一季度8.9%回落至1-8月的6.6%,连续6个月增速环比下降。1-8月,孝棉产值下降24.9%,际华3542产值下降6.2%,美尔雅产值下降10.2%;四是钢铁行业改变自去年2月以来增速环比加快的态势,1-7月、1-8月环比分别回落0.7、1.2个百分点。8月当月武钢有限产值下降6.9%,累计下降0.6%;五是1-8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9.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8%,同比分别回落6.2、14.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8.2%,同比回落24.6个百分点。

  三、全力以赴稳增长、保目标

  在今年大庆大考之年,工业战线责任重大,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用好逆周期调节重大政策机遇,竭尽全力稳增长、保目标。

  一是搞好运行调度。紧盯异常信号,突出“四个重点”(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时段),靶向精准调度,加强预警、帮扶和督导工作,千方百计遏制下滑势头。

  二是抓好强基固本。积极对接中央“六稳”政策,围绕“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及十大重点产业、四大产业基地,谋划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大力度实施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开展产业招商活动;推进制造业创新,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三是做好“一优两落”。利用定向降准契机,开展银企对接,推广襄阳经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狠抓惠企政策督促落实,做好清欠和减负工作,保持亲清政商关系,提升企业获得感。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1265  点赞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