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版

|智能问答

推进“百强进位、百强储备、百强冲刺”战略之一

2021-04-27 11:16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按语】4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谋全局、抓落实、开新篇的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释放了湖北以非常之决心行非常之举,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跃升的强烈信号,吹响了我省强县富民、抬高底板的进军之号。会后,各地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动“三百”战略实施,破冰解题、精心谋划,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现开辟“推进‘百强进位、百强储备、百强冲刺’战略”专栏,将主要介绍各地推动实施“三百”战略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供领导参阅和各地在工作中借鉴。


推进“百强进位、百强储备、百强冲刺”战略之一


宜都市:勇当县域标杆 打造千亿百强


十四五”期间,宜都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精神,加压奋进,竞进作为,坚定不移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50强,确保“十四五”末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40亿元,全国百强排名再进10位以上。

一、高质高效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思路,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培育打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装备制造4个产值500亿元以上现代产业集群。加强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高标准建设创业孵化器,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改升级工程,安排专项扶持资金1亿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00个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税收过亿元企业力争突破10家,打造一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东阳光公司做大做强,巩固提升红霉素原料药、胰岛素、磷酸奥司他韦、化成箔、冬虫夏草等产品市场领先地位。

二、高质高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抢抓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机遇,谋划实施城镇化补短板强功能项目311个、投资454亿元,创建1所三甲医院。扎实推进“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计划,创建5个国家和省级特色小镇,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力争城镇化率达到70%。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农业品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打造柑橘、茶叶两大特色产业集群,擦亮人工抚育冬虫夏草、鲟鱼鱼子酱、宜都宜红茶、宜都蜜柑四张名片,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土老憨、丰岛、宜红茶业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超过2.51,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三、高质高效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加快宜都高新技术园区和枝城港区多式联运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物流降本增效,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全面落实省优化营商环境新“30条”,打造15分钟便企利民服务圈,推进“一事联办”事项达到200个以上,深化“六多合一”改革。加快推进268个续建项目、93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确保投资64亿元以上的18个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深化“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增贷款、增订单、增服务、增扶持,率先创成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


枣阳市:全力以赴求突破 县市百强再进位


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全国百强县市,枣阳市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精会神抓发展,全力以赴求突破,奋力在全国百强中争先进位。

一、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在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

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开展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引进产业链头部、龙头企业,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完善检验检测、创业孵化、信息服务等科技服务体系,鼓励支持飞龙公司、米朗科技、隆胜四海等企业创建国家技术中心、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实施“园区提档升级工程”。以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契机,优化28.8平方公里产业布局,建强“一区三园”承载平台。

二、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在优化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抓改革增活力。加快推进“1550”工程类审批改革,运用区域性评价成果,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深入推进“金融稳保百千万”行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抓服务强实效。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扎实开展“服务年”活动,大力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评单位、评局长、评股长涉企作风评议”活动,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抓培育促成长。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小升高”计划,引导企业智能化升级,重点扶持港利制冷、海立美达、维恩生物等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三、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在承载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培育万象城、汉城、万达、高铁小镇“四大商圈”,加快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省级森林城市。开展“城镇美丽行动”。深入落实“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方案,补齐小城镇发展“七大短板”,全面提升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围绕吴店“特色小镇”、兴隆“物流小镇”等打造“一镇一业、一业一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完成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三年计划”,建成230公里美丽乡村循环线、示范线,实现所有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四、加快区域协同联动,在百强进位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融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汉江生态经济带、“襄十随神”城市群,深入对接襄阳自贸片区“1小时经济圈”,积极与恩施宣恩县开展山川协作,推进“随枣”一体化组团发展落地成势。认真落实“三百战略”,在全国百强中找坐标、定目标,全力冲刺50强,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枣阳贡献。



汉川市:再鼓干劲、乘势前进

奋力实现百强进位


十四五”期间,汉川市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担当、创新作为,确保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奋力实现“全国百强进位”目标。

  1. 着力推动与武汉同城化发展

以规划、交通、产业、科教、生态等领域为重点,全面推进与武汉规划等高对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融互补、科教共建共享、环保同城同治。推进沿江高铁汉川段、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汉川段、武天高速汉川段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对接武汉中心城区的半小时“通勤圈”。与武汉经开区规划共建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产业承接、企业配套、市场融合、资本融通。

  1.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围绕科技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创建“三项重点工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由市“四大家”领导包保的“5+5”产业链链长制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加快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2年内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由“231”向“321”转变。

三、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突出招大引强,深度对接珠三角、长三角、武汉等重点区域,加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二次招商,确保今年完成合同引资额650亿元以上。抓好项目拉练和“五化”管理,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四、着力提升城乡功能品质

按照“再造一座新城、改造一座旧城、升级一座工业城、嵌入一座文化旅游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以汉江为城市主轴,打造“一江两岸”的城市发展格局。抢抓沪渝蓉高铁汉川东站建设机遇,加快建设高铁新区。把汊湖的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与城区、泛汊湖区域系统谋划、整体规划、一体建设。部署开展“城乡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谋划实施60个重大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品味城市、品牌城市、品质城市”。

五、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围绕“汉川莲藕”“汉川河蟹”两大优势特色产业,优质稻、畜禽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和一批地方特色产业,构建“2+2+N”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1年新增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积极申报“中国莲藕之乡”,持续提升“汉川河蟹”“汉川莲藕”区域品牌影响力,大力创建“汉川小龙虾”“汉川香稻”等区域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六、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电视问政、“百家企业评部门”等活动,选树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案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赤壁市:抢抓战略机遇 冲刺全国百强


十四五”期间,赤壁市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抢抓“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机遇,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赤壁贡献。

一、主动融入全省发展战略

围绕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主动对接武汉城市圈,加快港口铁路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发展“飞地”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抢抓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建成机遇,对接江汉平原,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拓展发展新空间。

二、着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以维达力智能制造为龙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中国柔性屏材料生产基地,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以华润电力能源为龙头,建设华润三期,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大力培育赤壁青砖茶龙头产业,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实现产值200亿元。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产值200亿元。

三、争创新型城镇化示范市

计划实施超1000亿元的城乡建设项目,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依托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120个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机遇,加快补短板强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结合华润集团投资592亿元的乡村振兴项目、神山兴农猕猴桃基地、五龙山温泉、卓尔·羊楼洞世界茶业第一古镇,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特色水果示范区、汤茶康养示范区和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示范区。通过四个片区建设,实现全域振兴。

四、聚力打造创新型县(市)

以创建全省、全国创新型县(市)为抓手,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中试谷,推动创新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重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1265  点赞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