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两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工信部2024年度考核评估中保持“优秀”
近日,工信部公布2024年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结果,在参加考评的24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7个获评优秀。我省两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均保持“优秀”,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位列第三,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位列第四。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于2017年获工信部批复成立,中心采取“公司+联盟”模式,发挥“强核、破卡、壮圈、带群”等创新功能,支撑信息光电子产业实现关键共性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
该中心投资6亿多打造四大芯片研发中试平台,形成覆盖光电子芯片设计仿真、PDK开发、工艺流片、光电子封装、测试筛检和特性评价的完整中试能力,实现一系列高端光电子芯片国内首产或首次出样。中试平台为湖北光电子信息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以及链创机构提供产品解决方案、测试验证及联合开发等服务,在产业牵引+技术服务+投资孵化的“三元孵化”模式下,累计投资孵化一百七十余家企业,推动国家信息光电子“芯”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发展。中心在2018年实现我国首款100G硅光芯片量产后,相继成功实现25G~50Gb/s外调制激光器芯片、100G~1.6Tb/s系列硅光芯片等产品的国内首产,并在国内5G承载网、光传输网、电力网、数据中心、超算智算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和规模化应用,成果两度获习近平总书记检阅。
2024年,中心又研制成功2 Tb/s硅光互连芯粒(chiplet),互连带宽达国际先进,为下一代算力系统和数据中心、先进计算、微处理器等信息化设备的高速光互连方案提供技术支撑;先后发布全球首款110GHz、145GHz 电光强度调制器,支撑国产145GHz和170GHz光电元器件分析仪的首次问世,有效缓解我国高端光调制器的“卡脖子”问题。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于2018获工信部批复成立,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牵头,采用“公司+联盟+网络”的方式组建,旨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突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该中心投资近5亿建设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成形制造、数字化加工制造三大能力平台,建成中试验证、试制加工、检验检测、设计仿真等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国内领先,自主研制的多类首台套软件和装备服务于我国舰艇、航空发动机、航空航天飞行器、核心能源装备等国之重器的高效高品质制造。中心开发的大型成套复杂装备的网络化协同设计系统在大型舰船装备、地下工程装备、复杂航天装备行业的719研究所、南高精、铁建重工、中铁科工、湖北航天4款复杂装备进行示范应用,设计效率均提高至20%以上;复杂产品加工全要素的数字孪生建模与仿真软件实现了“验证即生产”的复杂产品加工,在高温合金机匣、大弯扭压气机叶片、大型核电叶片等航空发动机和核电领域加工产线中进行了验证应用,按年产值估算约产生效益1000万元;三维CAD软件技术规范与评测软件一周内可完成一款三维CAD 80%以上功能与性能指标的测试,应用于开目3DCAD及NX、广州中望龙腾、山东山大华天、金航数码科技等多款三维CAD软件产品的拉伸功能测试中。
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该中心共孵化武汉国创科光电装备有限公司、武汉芯力科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创新企业,完成千万元成果转化,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持续推动创新中心培育建设。一是择优培育,组织行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参与创新中心建设,遴选培育对象;二是政策支持,支持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信部“揭榜挂帅”、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在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中优先安排创新平台、“揭榜挂帅”等项目支持;三是专家辅导,组建专家团队,匹配培育导师,提供一对一常态化服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四是“以评促建”,定期考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资源聚集、能力平台建设、对外公共服务、持续运营机制等情况,拟对考评优秀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对外服务予以奖补,确保制造业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长期有效支撑构建体现湖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我省已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个,其中2个升级为国家级;此外,还有20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在培育建设之中。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