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速递丨这些“经信元素”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1月16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殿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每一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有不少“经信热词”。今年“登场”的又有哪些呢?一起来盘点。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增速在经济大省和中部地区保持领先,总量超过5.9万亿元。
初步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均高于全国。
——转型升级动能强劲
存储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产品和技术世界领先,研发推出劳动者、神农、天问等多款人形机器人。
“51020”现代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健康3大产业迈入万亿级规模。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5.1%。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中部领先。
——综合优势系统提升
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1.57万个、总投资10.8万亿元,“四新”类产业项目占比超过60%,均创历史新高。
——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
经营主体连续4年每年新增百万户以上,社会融资规模连续4年每年跨过一个万亿台阶。
——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农村实现寄递物流、充电桩、5G网络、四好农村路“四个全覆盖”。
(一)聚力稳增长,稳的基础更加坚实。
东风本田新能源、邦普时代、亿纬动力超级工厂等2957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82个预增产值过10亿元的重大增长点稳定发力。
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5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703亿元、地方专项债额度1661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二)聚力强科技,科创优势更加凸显。
新增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
以“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4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
8英寸硅光集成晶圆、超高速混合光子集成芯片、铌稀土综合利用等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获批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学科交叉中心,围绕做强主导产业建设28个现代产业学院。
(三)聚力壮产业,发展支撑更加有力。
武汉、十堰获批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增长33%,优特钢占比超过50%,精细化工占比达到40%。
技改投资增长12%,武汉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襄阳、宜昌获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全球领先的三维五轴激光加工机床量产,首台全国产半导体激光切割设备面市,7纳米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填补国内空白,软件业务收入占中部地区的比重超过50%。
全球首款续航超千公里氢能重卡试产,首个全国产高通道脑机接口临床测试。
(四)聚力推改革,动力活力更加强劲。
搭建科创、金融等4大功能类平台和汽车、医药等8个产业类平台,带动17万多家企业融通发展。
为经营主体降低物流、融资、用能、用地等成本1000亿元以上。
新增上市企业13家,14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四上”单位突破7万家。
(五)聚力促融合,区域城乡更加协调。
咸安机电制造、京山智能轻工装备等5个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六)聚力惠民生,人民生活更有保障。
搭建省市县乡四级连通的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大幅降低患者跨院跨区诊疗时间和费用。
新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71家。
(一)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持续加力,切实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着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国家中部先进算力集群、孝感楚能新能源二期、荆门石化特种油基地等5500个重大项目建设,年度投资7200亿元以上。
大力实施消费提振专项行动,在稳住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加快数智诊疗、家用机器人、新一代低空飞行器等消费产品研发。
(二)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 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全力打造全球高端人才重要集聚地、世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现代产业创新引领地、全国创新生态示范地。
加快汉江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提质增效、湖北实验室扩容提档。
重点围绕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性颠覆性技术。
推动科创供应链平台扩容增效,布局建设多类型、多层次技术成果转移和孵化平台。
鼓励大中小企业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快实现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
坚持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探索未来产业“三措并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五链融合”。深入打好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三大战役”,“一业一策”壮大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 AI 芯片、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推动现代化工及能源、现代农产品加工等5大支柱产业突破万亿级规模,促进“51020“现代产业集群全面升级。
盯紧抓实64个预增产值过10亿、2334个过2000万的工业新增长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
深入实施数字新基建、开源新体系等“五新工程”,新建5G基站2.3万个以上,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中部枢纽,完成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新建灯塔工厂、无人工厂、数字孪生工厂100家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努力把湖北打造成全国数实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账款拖欠治理、助企纾困解难等专项行动,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促进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四)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促进区域城乡共同繁荣
做大做强武汉光电子信息、“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宜荆荆”磷化工、“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因地制宜培育根植性主导产业,加快壮大40个省域特色产业集群。
(五)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着力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加快“万里茶道”、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遗。
(六)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走在前列,努力绘就美丽湖北新画卷
有序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绿色技术推广等10大绿色转型工程。
(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心用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推进黄冈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制药、现代康养等产业。
(八)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善作善为,全力实现多重目标动态平衡
加强交通、住建、消防、危化、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