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省“挑大梁”:夯实工业基本盘 打造发展新引擎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特别是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拉动作用突出;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3%,“压舱石”作用持续发挥……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工业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工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交出这样一份亮眼“成绩单”。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工业大省的勇挑大梁。今年以来,各地区靠前发力,多地召开了“新春第一会”,在强化政策支持、推动项目落地、促进供需对接、加强助企服务等方面出台系列务实举措,重点地区拉动作用突出。
从各省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来看,31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了正增长;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多个工业大省的增速超过了8%;湖北、河南等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
工业大省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决心,夯实工业基本盘、打造发展新引擎。
工业引擎强劲 增长动能充沛
4月9日,随着一辆全新岚图梦想家缓缓驶出位于武汉总装车间的尾线,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正式迎来第20万辆整车下线。“整个4月份岚图汽车销量达10019辆,同比增长150%。1至4月,岚图汽车累计销量达36053辆,同比增长77%。”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
岚图汽车第20万辆整车下线
在荆州,用电量的快速增长,折射出全市工业经济的强势开局。“前两个月,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78.6亿元,同比增长10.7%;工业增加值增长15%,居全省第3位。”荆州市经信局经济运行科科长高浩分析称,前两月全市工业经济活力十足,主要表现在:江陵县、荆州经开区、公安县等重点区域支撑有力,全市亿元以上重大增长点争先发力,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贡献突出,全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武汉、荆州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正是湖北全省工业经济增速持续提升的缩影。湖北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这不仅创下近12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速,更是连续第9个季度保持高于全国的增长态势。
再将目光投向广东。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4月25日,广汽集团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广汽集团营业收入196.50亿元,全集团汽车销量37.11万辆,其中3月环比增速达76.2%,旗下车企环比增速均超60%。
今年以来,广东省坚持稳中求进,聚焦制造业当家,既稳定企业生产,又加快项目投资,力促全省工业经济回升趋好。“我们推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加快落地,实施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11项举措,助力第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3.9%的良好开局。”广东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红介绍,在部分企业抢出口、“两新”政策再加码的支撑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合计贡献了规上工业增速4.0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日前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工业领域最亮眼。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23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8249亿元,增长6.5%。
“浙江一季度工业制造业从整体上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为‘经济大省挑大梁’作出了积极贡献。”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畴镛表示。
创新与投资双轮驱动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维信诺昆山工厂率先对固体激光器技术进行改进,成功实现了行业从无到有的重大创新,突破OLED制造领域的工艺表现,确保OLED实现更大屏幕尺寸、更高性能以及更佳的用户体验。目前该技术已经在维信诺昆山产线导入量产,为推动全产业链的制造升级先行一步。“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单在一季度,公司就推出了维信诺C型固曲车载显示解决方案、维信诺智能音箱解决方案、智能洗衣机解决方案等,通过屏幕创新引领产品趋势,通过趋势带动消费活力。”维信诺昆山公司总经理高孝裕介绍。

维信诺(昆山)G5.5AMOLED生产线
位于无锡的长广溪智造,在智能运动控制技术领域积累了领先的技术优势。“今年一季度长广溪智造整体销售收入接近翻番,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长广溪智造执行董事吉峰表示,长广溪智造计划今年大力开发具身智能相关技术,深度融合视觉、大模型与运动控制技术,推出新一代工业具身机器人,持续引领智能制造行业创新发展。
创新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苏全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较快增长。其中,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4%,比去年全年提升0.7个百分点;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9%、10.2%。
同样在广东,第一季度,全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5.3%、32.4%,产业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9.9%、83.5%、31.3%、10.8%、48.2%。”吴红表示。
此外,上海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一季度上海人工智能制造业产值增长13.2%,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8.9%,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2%。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板”优势凸显,科技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以正泰电源为例,凭借过硬的技术优势和产品质量,正泰电源逆变器产品出货量实现显著增长。在位于上海的正泰电源松江工厂内,产线排产只增不减,全面抢抓进度。“今年一季度出货量十分亮眼,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50%。”正泰电源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北美、韩国等稳定出货的海外市场,国内市场需求也非常旺盛。
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良好成绩的取得,投资的拉动作用也至关重要。江苏80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013.2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29.1%;湖北工业投资增长11.5%,高于全部投资4.9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4.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0.7%;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0%,比去年全年提升8.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两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江苏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商品金额同比增长10.5%,反映企业设备更新、智能化改造需求不断扩大;湖北持续落实“两重”“两新”政策,谋划项目180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319亿元;浙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1%,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4.8%,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9.2%。
提升产业含智量含绿量 培育发展新动能
塑形、切割、封底、压口、退火……一系列工序行云流水,不到40秒,晶莹剔透的“小药瓶”便被精准抓取至传输带上,开启后续的“旅程”。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内。“今年1至4月,公司延续良好发展态势,顺利生产18亿余支药用玻璃瓶。”四星玻璃相关负责人介绍,强劲产能的背后,离不开智能制造平台的有力支撑。公司以“智慧大脑”为核心,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上百条自动化生产线昼夜不息,实现了在线运行监测、车间智能排产、产品质量优化和仓储智慧管理的一体化运作。

沧州四星玻璃现代化生产车间
依托“5G+工业互联网”技术,河北春风树服饰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智能制造工厂收效显著。“通过AI智能算法安排生产,每16秒就能生产一套校服,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5%,订单排到了7月份。
“一季度,河北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企业研发投入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加速产业化,释放出新活力。”河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将持续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带动产品附加值增长,不断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能。
类似的场景同样发生在浙江。在位于杭州市桐庐县的海康威视智能制造基地内,托着原材料的AGV智能移动机器人来回穿梭,各式各样的机械手有序运行,视觉智能设备对产线上的产品进行自动检测……“整个基地每天生产各类智能物联设备近50万台,订单涉及产品种类万余种、型号数十万个,定配比例高达75%。”海康威视副总裁、浙江业务中心总裁陈继国介绍。
此外,“5G+工业互联网”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现代化工、机械制造等各行各业。伴随着数智技术的迅速发展,浙江制造业正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同时,各地也加快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提升产业含绿量。
4月22日的珠江畔,立白科技集团紧扣世界地球日绿色环保主题,推出明星单品花植浓缩洗衣凝珠。“这款产品拥有‘7+2 花植洗护科技’多项创新技术,还采用秸秆盒包装降塑,全年减少的PE使用量相当于53.4万个标准塑料垃圾袋,减碳量等同于421棵树一年的碳吸收量。”立白科技集团副总裁许晓东介绍。

立白科技集团南沙工厂获得碳中和工厂认证
立白科技集团的绿色实践正是广东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不断健全绿色转型产业体系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广东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不断提高广东制造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
再转到5月5日0时的黄河之滨,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特高压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直流输电项目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具备正式投运条件。这一工程不仅是一条能源跨区域调配的“绿色动脉”,更将成为山东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大技术变革力度,产业向新、向绿转变势头明显。截至4月底,山东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16亿千瓦,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五,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新型储能装机808.47万千瓦、规模全国第三。
在全球经济承压、国内经济稳步回升的关键期,工业大省一季度的良好开局犹如高速行驶的“火车头”,牵引着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已攀云岭千重嶂,再闯星河万里涛。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的核心支柱,相信在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产业链协同、绿色转型和政策协同等多维度共同发力的作用下,工业大省一定能够迸发出更强劲的转型升级新动能,为全国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注入强大力量。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