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四五”末,我省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8月20日,我省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篇”。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波介绍,到“十四五”末,我省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现代化工、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十四五”期间,我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系统梳理并动态调整“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十大优势产业和20个特色产业集群。传统产业加快升级,2024年我省获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国债项目17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新兴产业聚能起势,武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国产先进存储生产基地;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认定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9个省级先导区。武汉市光电子信息、“武襄十随”汽车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仙桃无纺布等14个产业集群获批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能力。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万家。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达11家,居全国第5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718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22家,居中部第1、全国第7位;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9家,居中部第3、全国第8位。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岚图汽车等9家企业入选全国独角兽榜单,数量列全国第9位;17家企业入选潜在独角兽榜单,排名全国第8位。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从2020年的12.96%提升至目前的31.8%。
搭建平台,构建创新网络体系。深入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已建成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2个升级为国家级。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研制出三维集成硅光芯粒,实现我国硅光技术向T比特级的首次跨越;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基于国际首创的新型显示喷墨打印技术与装备,投产后估值从5000万元增长至20亿元。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首批认定九峰山实验室化合物半导体中试平台等40个省级中试平台。围绕检验检测、信息服务、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建好用好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等8个平台获工信部认定。
集聚要素,助力成果转化应用。自2021年起,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产业技术攻关,每年安排项目资金约1.5亿元;征集遴选约40项行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面向省内外创新主体竞榜揭榜。从省内外高校院所选派科技人才担任科技副总,迄今已选派六批共1476人,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567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789项,共建创新平台1524个,培训员工10.4万人次,达成项目合作2763项。以贷款贴息方式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造。截至目前,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贷“白名单”入库企业2300余家,合作银行12家,已发放贷款规模超140亿元。每年征集编制《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累计发布创新产品501个,鼓励政府采购。积极推进首台首批首版产品应用推广,给予双向奖补资金支持,加快实现“从0到1”的原创突破和“从1到N”的产业化跃迁。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