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版

|智能问答

《中国经济时报》:智转数改 樊城工业“码”上焕新

2025-10-18 12:00中国经济时报

近日

《中国经济时报》刊发文章

《智转数改 樊城工业“码”上焕新》

走进位于襄阳市樊城区的襄阳鸿开泰纺织有限公司车间,30余名工人正拿着手机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上传生产数据。车间大屏幕上,棉纱采购、浆纱、织布等全流程数据滚动更新,昔日靠人工拍照、手工录入的粗放管理场景已不复存在。“四十多年的老设备,现在像装了智慧大脑,产量统计、设备维保全靠数据说话。”该公司总经理王少红难掩兴奋地说道。

这家拥有300余台上世纪八十年代老旧织机的企业,曾因设备落后、管理粗放陷入困境。过去,工人靠微信拍照上传生产信息,办公室人员逐张核对录入表格,数据滞后不说,还常因人为失误导致统计偏差。“之前花3万多元购买的软件根本不适用,成了摆设。”王少红坦言。

今年,樊城区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让鸿开泰的困局出现了转机。新引入的服务商通过工序二维码化、移动端实时录入,为企业量身打造了涵盖生产、质量、仓储等7个场景的数字化方案。如今,报工、排产、维保全流程线上完成,鸿开泰不仅通过了中小企业数字化二级水平验收,更让管理效率提升40%,次品率下降15%。

在传统制造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浪潮中,大型重工企业也展现出强劲的数字化转型动能。在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的车间里,4台上承式智能悬灌造桥机正精准环抱梁体,数字化监控平台实时反馈“人、机、料、法、环”全流程数据。“建一个128米连续梁,比传统工艺节省1个多月,安全性大幅提升。”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青龙介绍,数字化转型让企业2024年承揽任务达14.45亿元,产能提升三成。

作为樊城区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涌动着数字变革的活力。在其节能科技园里,WOES智能优化节能系统的监测大屏上,全国300多家企业的能耗数据实时跳动,通过大数据算法自动生成节能诊断报告。“这套系统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能从设备、工艺、管理三个维度实现综合节能3%—30%。”万洲电气技术总监路宁介绍。2023年,该公司获评“湖北省产线级5G全连接工厂”。

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的背后,是樊城区靶向破解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的持续努力。“全区74家符合数改条件的企业中,纺织企业占65%,不少老板对数字化既陌生又顾虑。”樊城区经信局局长武琳介绍,针对企业认知误区,该区召开纺织行业专题会,组织人才培训;为打消“奖补兑现难”的顾虑,该区公示首批奖补到位情况,并协调银行专项贷款;对不同规模企业,该区分层施策,大企业推动集成改造,中等企业优化场景配置,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方案。

从老旧织机的“扫码革命”,到智能造桥机的“数字精度”,再到节能系统的“云端管控”,樊城区越来越多企业正驶入“智转数改”的快车道。截至目前,该区54家企业数字化转型任务中,已签约42家,入库51家,42家已进入改造阶段,数量居襄阳市各县市区首位。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1—6月,樊城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18.7%,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9.91亿元,增幅50.5%。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1265  点赞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