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版

|智能问答

湖北制造业“链”上寻亲

2024-05-17 17:00湖北日报、省经信厅

数智赋能,绿色更新——湖北制造业“链”上寻亲

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湖北各地工业企业如何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

5月17日,在2024“制造翘楚”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中,武汉、襄阳、宜昌、荆州等地“搭台唱戏”促合作,增强地方特色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高端工业母机市场需求迫切

在武汉工业母机专场活动上,华中数控、华工激光、湖北中桥、逸飞激光、三环锻造等一批企业完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签约,一批新的生产线、产业园、制造基地将在我省落地,推动工业母机的研发及应用。

“工业母机是制器之器与自强之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和制高点,是产业链安全可控的基础保障。”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晶莹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母机生产国和消费国,产值和消费总额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2023年,我国工业母机主机领域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位列全国工业母机营收前五位。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石,工业母机包括减材制造装备(金属切削机床)、等材制造装备(铸、锻、焊、热处理等)、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以及其他特种加工成型及多工艺复合制造装备与系统。

目前,武汉市拥有一批工业母机重点企业,增材、减材、等材三个领域全部覆盖,产业规模靠前、高端人才集聚。在中高端数控机床以及数控系统、激光加工装备等领域代表了“国家队”水平。

李晶莹透露,当前,国家重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工业母机需求迫切,呈现出“高端”和“极限”两大需求特点。即,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多轴联动、多功能复合;大型装备“极大”整体成型需求,微尺寸精密构件等“极小”工艺要求;深海、核环境等“极端”服役环境需求。希望湖北相关单位以“问题导向、场景牵引、中试验证、串珠成链”为原则,重点布局攻关一批高端主机产品,主动应对“需求之变”“科技之变”“竞争之变”。

“建设制造强国,基础制造要先行、快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新亚建议,湖北要加强基础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研发,因为先进的基础制造行业,是装备制造业强大的前提条件,也是制造强国的根基。

传统产业期待“绿色”更新

在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专场活动现场,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修井机设备项目等一批石油石化装备项目签约。

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许剑介绍,四机公司将以“数智化修井”为目标,推进修井作业提质、提速、提效、降成本,通过研制高端化、绿色化、自动化修井作业装备,支撑油田修井作业设备操作少人化、本质安全化、运营高效化及绿色低碳运行。

石油石化装备是荆州的优势产业,现已形成“三集群两基地”格局。长江大学原副校长周思柱认为,荆州是重要的石油石化装备产业集中地,具备了“科创+装备制造+服务+文化”的产业链结构基础,产业规模效益显著,竞争优势明显,有望打造千亿级石油石化装备全产业链和服务体系。

在宜昌数字化转型专场活动上,推进化工行业的数智赋能成为关注焦点。

东土科技(宜昌)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孙大勇介绍,依托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全场景工业互联网通信芯片和国际标准等三大核心能力,东土科技构建了多层布局、三级联动的化工企业数字化运营平台,可实现预测预警、智能提升、经营优化、生产过程优化等功能。如,人员的违章行为管控、智能巡检、特殊作业管理、应急疏散撤离等。目前,该公司已同全省20余家龙头化工企业、园区展开了技术合作。

华工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田广礼建议,宜昌要依托新能源、新材料、合成生物、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深度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培育本地化的数字化龙头企业,助力本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在襄阳节能环保装备专场活动上,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研发中心总经理周勇进认为,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是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重要指标。应抢抓国家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机遇,让智慧能源设备赋能更新改造,助力全省制造业绿色升级。

近年来,襄阳立足节能环保优势产业基础,形成了以博亚精工、万洲电气、大力电工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效节能装备制造企业。该市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促进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之间链接共生和协同利用,拓展绿色低碳发展新领域。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1265  点赞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