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突出“四个狠抓”冲刺开门红
2021年以来,鄂州市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姿态,狠抓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运行调度、营商环境,力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1-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7.77亿千万时,较2019年、2020年分别增长5.41%、30.41%,到2月27日规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到97.4%,基本实现应开尽开。
狠抓项目建设。一是突出招商引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攻坚年。调整临空经济、智能制造等六大产业招商专班,由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和市政协副主席担任组长和副组长,设立产业链招商“链长”,研究制定支持产业链发展政策措施,统筹抓好产业链建设。二是突出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招商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借鉴宜昌先进经验,千方百计增加对工业投入,明确总投资中工业投资占比不低于50%,工业投资中技改投资占比不低于50%。三是突出项目服务。树立“抓项目是本职、不抓项目是失职、抓不好项目是不称职”的理念,建强用好工作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过周调度、月研判、季拉练、年结账,构建起一套完整的项目推进机制,千方百计推动未开工项目尽快动工、已开工项目加快进度。2月27日,举行2021年一季度鄂州市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估算总投资408亿元,金龙机电、益健堂智能穿戴设备、金华农生物制药、樊山电气、瑞华制药中药智能制造、华宇昌泰高端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材料等一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同步开工。
狠抓要素保障。一是保障融资需求。举办湖北疫后重振“早春行”暨金融助力湖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鄂州现场推进会,向省直部门、金融机构推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重点技术改造等五大类项目50个,总投资407亿元,促成243家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协议总金额249.97亿元。二是保障用工需求。2月初启动“云上春风行动”、“春风行动”制造类企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双轨道模式,缓解企业招聘人才紧缺问题。三是保障生产需求。提前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春节放假进行摸排,全力保障春节期间生产企业和复工企业水电气生产要素保障。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25家春节期间坚持生产,比2019年多15家。其中:鄂钢公司铁、钢日均产量分别为1.29万吨、1.72万吨,达到建厂以来最好水平,2月16日钢产量17764吨,破历史日产记录。节后复工情况也好于往年,自2月14日(正月初三)起企业逐渐恢复生产,2月21日(初十)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86.6%,比2019年高5.7个百分点,2月27日(十六)达到97.4%,基本实现应开尽开。
狠抓运行调度。一是谋划早。1月8日,市委主要领导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以“稳”为前提基础,以“进”为方向目标,努力把去年负增长的部分补回来,把正常应有的增长追回来,力争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1月11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到市经信局调研,研究工业经济形势,谋划2021年重点工作。二是部署实。市政府建立经济运行研判机制,对标对表2019年将工业增速、新增规上企业数等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分解至各地。建立经济形势讲评会,邀请各地书记、组织部长参加,对各地每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传导压力推进落实。三是手段新。在全省率先建设鄂州数字经信运行监测平台,建立规上工业企业信息库,对重点企业的产值、税收、用电量等信息进行数据汇集、对比分析,创新运行监测手段。
狠抓营商环境。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对标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为目标,开展2021年营商环境攻坚年,出台2021年度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再突破、创新再深入、政策再完善、流程再优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75家市直部门联系包保150家重点企业,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聚焦一季度开门红,集中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走访企业活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发挥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双千”)平台、“12345”服务热线和“好差评”系统功能作用,建立营商环境问题投诉联动处理机制,有效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鄂州市经信局供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