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版

|智能问答

荆门市“四个强化” 力促工业经济“开门红”

2021-01-25 11:52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开年以来,荆门市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荆门贡献在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中展现荆门作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强化预期引导,坚定信心抓好“开门红”。一是早部署。116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明确全市坚定不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锻造长板、补齐短板、稳固底板、铸造新板,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实施荆门“一二三四五”发展计划,奋力谱写新时代荆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二是早安排。元旦前夕,在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上谋划2021年首季“开门红”工作,在充分研判经济基本面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工作节奏和重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安排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确定为11%左右,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引导市场主体增强信心。三是早宣传。14日以来,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形成工业首季开局系列宣传报道,营造关注工业、帮扶企业氛围。目前已在市级各类媒体上开辟“融入双循环担当新作为”专栏,总结推广各县市区、重点企业“开门红”过程中的经验做法。

强化市场导向,精准问需抓好“开门红”。一是突出重点时段。2021年春节仍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特殊情况下,影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安排。113日以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下发通知,开展规模以上企业春节生产及节后复工情况调查工作,超前安排好节日期间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确保连续性生产企业以及有订单、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稳定和扩大生产。二是突出问题。开年以来,坚持重点企业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及时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和企业一起想办法、出实招,因企制宜解决实际问题。一季度力争重点推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60个。为弘毅电子协调解决资金4.1亿元,二期SMT项目有1/3的设备已于15号投入使用,目前订单已经排到3月底。三是突出补链强链。根据荆门市工业“十四五”规划,合理规范全市七大产业,实行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根据市场前景,分别拿出“7+N”个产业链条,针对产业链条制定补链强链目标,拟定产业链路线图,围绕产业链路线图开展招商引资,不断补链强链。

强化风险意识,压实责任抓好“开门红”。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一是狠抓疫情防控风险。为使企业保持正常生产,春节前,对工业企业开展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督导,重点在5个方面20条逐项抓落实,针对存在15个风险点,压实“四方”责任,严格“五有”防控措施。二是狠抓安全生产风险。113日至22日,对工业(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开展拉网式督查,共检查30家企业,发现安全风险点62处,采取立即整改和限时整改,引导企业强化生产全过程管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检查相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督责任,严格执行节日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坚决遏制企业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三是狠抓企业经营风险。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和世界经济造成的冲击,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为此,我市不断创新支持方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全面梳理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薄弱点,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

强化工作基础,巩固机制抓好“开门红。一是监测调度机制。推动落实市政府工业运行月度调度、季度会商、重大问题协调等三大工作制度,定期安排部署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定向调度,对年初年尾、季度半年、节日假期等重点时段常态化的跟踪调度,提高监测调度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二是对比晾晒机制。结合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月度排序,实行建立月度主要指标对比晾晒机制,每月将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在市级主要媒体上进行公开晾晒,并以工业简报形式报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定期深入重点县(市、区)调研督导,对标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找准措施,点对点、实打实开展帮扶指导。三是分片联系机制。持续开展“进企业、解困难、促发展”活动,积极弘扬“店小二”精神,推动建立荆门石化、玲珑轮胎、格林美等44个重大增长点领导分片联系制度,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更好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难题,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开展以企业家生日慰问为主要形式的“三个一”(即一束鲜花、一个蛋糕、一张贺卡)暖企行动,进一步提振企业家信心。四是要素协调机制。加强与发改、金融、铁路等部门沟通衔接,加大供需对接力度,完善工业生产要素协调机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1265  点赞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