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信厅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索 引 号 | 757009218/2021-01336 | 发文日期 | 2021-01-07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 ||
分 类 | 政务公开 | 有 效 性 | 有效 |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左右,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2%、1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保持制造业较快发展,工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稳步提升。重点从六个方面发力突破:
(一)着力稳增长保目标,推动工业经济固稳回升。
一是抓实运行调度。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建立健全四项机制:即完善“按月通报、逐季调度、半年考评”工作机制,把保目标的主体责任层层压紧压实,实现省市联保、齐抓共管;完善精准调度机制,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行定期定向调度;完善跟踪督办机制,聚焦企业资金、用能、用工等,定期梳理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通过联席会议、现场办公等督办落实;完善工业经济运行信息发布制度,有效引导社会预期。
二是抓实项目投资。围绕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聚焦“十四五”规划启动实施,精准锁定年度在建和投产重点项目。利用链长制等工作平台,探索建立分级督办和挂点帮扶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加强跟踪督办并与绩效考核、专项资金挂钩。各市县要按照“能开则开、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要求,做好各类项目的谋划储备和跟踪推进工作,促进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产,切实提升工业投资强度。
三是抓实供需对接。把握后疫情时代新特点,推动供需两端更好对接发力。认真落实扩内需系列政策,着力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家电消费等,鼓励外向型企业出口转内销。加强重点行业需求信息的采集发布和管理服务,组织“小切口、批量化”的供需对接活动,打通供需渠道。支持企业创建质量标杆,打造工业精品,叫响“湖北制造”,提高产品供给水平。
(二)着力抓基础抓关键,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一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坚持以湖北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找准科技创新主攻点,研究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政策措施。选取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重点产业链,加快实施国家级、省级重点强基项目。修订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创新目录,推动基础零部件、元器件、软件、工艺等研究开发和应用。加强质量管理,支持企业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二是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围绕重点产业链征集遴选一批行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编制发布《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发展指南》。探索实施产业技术攻关“揭榜制”,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编制《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实施创新产品应用示范。
三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以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为牵引,加快布局省级、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高校整合创新资源,建设高水平产业创新联合体。
四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牵引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建设。探索 “企业+平台+机构”研发模式,推广“企业+创新团队+基金+园区”转化模式,促进科技、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实施“楚才引领计划”,继续选派“科技副总”支持企业技术攻关。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遴选20家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试点。
(三)着力强产业稳链条,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一是科学编制“十四五”产业规划。围绕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重点任务,精心编制工信领域“十四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完善电子信息、医药、石化等产业专项规划和指导意见。制定好重大标志性工程实施方案,确保规划落地有抓手、有载体、有依托。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启动“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抓好“新一轮企业技改13条”的政策解读和宣贯,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三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依托头部企业,加大研发生产,打造全球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加强对疫苗及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跟踪服务,全力保障疫苗生产稳定与有效供给。支持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成长,加强生产服务支撑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四是推进稳链补链强链。全面推进稳链强链,推动实施“链长制”,出台《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链的“补、延、强、稳”,集中资源抓投资、抓引资、抓扩资。积极打造产业生态,围绕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上下游渠道需求,建立技术和产品应急替代渠道清单,形成龙头企业提需求及认可采购、上下游企业揭牌参与、经信部门提供必要支持的有效机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融入国内大循环。
(四)着力促融合赋动能,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一是持续推动“新基建”。抓紧实施省级新基建项目,完善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5G万站工程,加快工业互联网节点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网络设施建设。
二是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研究出台全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文件,形成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5G在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领域推广应用,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
三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贯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持续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实施“云行荆楚”和“万企上云”工程。
(五)着力强龙头固底板,服务构建区域发展布局。
一是强枢纽,提升重点地区引领作用。支持武汉发挥“一主引领”作用,推动提升“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先进制造和绿色经济实力,支撑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强集群,促进区域产业深度衔接。建立完善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方案》,促进资源要素集聚集约、产业集群发展和布局优化。
三是强县域,增强全域协同发展动力。围绕补齐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短板,研究出台高含金量支持政策,促进资金、基金、项目的合理倾斜和精准扶持。实施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三百”战略,加强考核激励和退位增补,激励各地争先进位。推动县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循环化改造,促进县域经济与城市群、中心城市融通发展。
(六)着力优环境激活力,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一是集中力量培育领军企业。实施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建立省市县分级梯度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出台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省级重点培育营收500-1000亿级企业,市州重点培育营收100亿级企业,县级重点培育营收10亿级企业,形成接续有力、相互支撑的企业梯队。
二是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强化考核激励和分类指导,持续加大“小进规”及“净增规”培育力度,对停产退规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盘活解困,确保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持续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双创”平台和特色载体,组织开展“创客中国”湖北创新创业大赛,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今年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突破100家。
三是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省民营办的职能作用,推动建立中小企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下大力气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组织开展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政策落实,持续推动减税降费、普惠金融、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等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抓紧宣传贯彻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推动各项规定措施落实。继续深化减轻企业负担、清理拖欠账款、走访服务企业等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