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索 引 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17-12-04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 ||
分 类 | 其他 | 有 效 性 | 无 |
一、规模持续壮大。2016年,全省96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有3个没有报送或完整报送考核材料,未列入统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实现销售收入16901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7.4%;上缴税金489.4亿元,同比增长17.8%,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和17.5个百分点。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集群2个,过500亿元6个,过100亿元53个,过50亿元74个,过30亿元91个。十堰市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势地位突出,重、中、轻、微、客、专用车、新能源等全系列发展,产品覆盖了整个商用车领域。拥有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287家,实现销售收入1136亿元,全市工业比重达79.4%。襄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襄阳高新区汽车产业园为依托,自2014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22个区域品牌试点示范区以来,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和国家汽车动力及部件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004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比重的33%。
三、社会贡献突出。2016年,全省96家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从业人员142万,比2015年净增3万人,成为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的重要渠道;上缴工商税金489.4亿元,同比增长17.8%。孝感市(高新区、汉川)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解决就业人口8.1万人,增强了区域经济活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纺织业一直是汉川市马口镇经济主导产业,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0%由纺织业提供,工业税收的80%来自纺织业,第三产业收入的80%也源于纺织业拉动。该集群还带动了孝南、安陆等周边县市纺织服装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辐射作用明显。武汉市东西湖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全国唯一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注重技术主导,加强产业链延伸,实现税收50.5亿元,占区域工业比重达到68.2%。集群主导产品包含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粮油、休闲食品和果蔬深加工等,同时还带动了与之配套的物流、印刷包装、制瓶、制罐和制盖等产业链快速发展,对全省乃至全国食品深加工行业发展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五、品牌作用显著。截至2016年底,96家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11件。宜昌市夷陵区稻花香酒业、枝江市枝江酒业、大冶市饮料食品等产业集群的主导产品稻花香牌、枝江牌白酒和劲酒牌保健酒形成多品多系列高中低的产品,行销全国各地。稻花香跃居“中国企业500强”第302位,枝江酒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劲牌在保健酒行列名列全国第一。广水市风机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快质量体系建设和产品质量认证,集群内3家企业进入全国行业50强。其中,“双剑”牌系列风机荣获“中国知名鼓风机十佳品牌”;“中意”牌系列风机荣获“中国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荆州市荆州区石油机械、黄冈市华夏窑炉、通城县涂附磨具、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京山县轻工包装机械、广水市风机、黄石市模具、仙桃市无纺布、潜江市华中家具等已成为地域概念的名词,助推产品行销全国走向世界。
目前,我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建设总体运行态势良好,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较多困难。一是受经济持续下行影响,集群速度、效益增速普遍下滑。去年,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虽继续保持速度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增幅明显收窄。特别是规模增速首次低于10%。同时,集群间分化情况严重,纺织、铜冶炼、农产品初加工等传统、低端产业由于企业大都处于产业链末端,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萎缩、资金告急的情况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急剧下滑。二是集群产业链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配套能力仍然不强。部分集群目前只是把同类企业吸引到了一定区域内,但相互间的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紧密,产业链的设计打造缺乏国际视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布局不多,区域的个性化、特色化未能充分体现。三是环境资源压力仍很严峻。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环保督察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我省沿长江、汉江化工、建材等集群全线整治,搬迁进园将带来较长时间的调整和阵痛。四是资源要素脱实进虚尚无根本改观,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减弱。特别是省级层面,近两年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及资金扶持等政策不再明显,导致地方发展积极性有所减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