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分 类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14-01-28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经信委 |
一、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运行态势良好,各项经济指标较快增长
2013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行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3.7亿元,同比增长13.6%。化学药品、中成药产量分别增长75.9%、30.7%。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9亿元,同比增长20.8%,排全国第10位,位次比去年前进1位;排中部第3位,居河南省和江西省之后,比排第四位的湖南省多150亿元;实现利润68.1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税金总额36.6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东阳光药业(股份公司和长江药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69亿,同比增长8.41%,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武汉健民药业集团、马应龙药业集团等上市公司均取得不菲的业绩。武汉启瑞药业等一批中小企业同比增长超过50%,成为各自领域的排头兵。
(二)投资力度加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2013年,全省医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7亿元,同比增长25%。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生物医药项目强势发展。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全年累计签约项目92个,新增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新增10-50亿元项目2个,1-10亿元项目3个。由两家世界500强赛诺菲巴斯德和国药中生合作,投资总额达30亿元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及其联合疫苗生产项目落户光谷生物城并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意大利美纳里尼(2013年世界制药五十强)在光谷生物城设立中国总部,成为第一家在武汉设立中国区总部的跨国制药企业。全年,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园区完成投资9.46亿元,中帜生物等11家企业项目已建成投产,中联药业、邦伦药业、华珍药业等7个项目正在建设。医疗器械园区完成投资11.30亿元,中旗电子、联结生物、新华中欣、纽威晨创项目已建成投产。
此外,宜都市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冬虫夏草项目2012年实现产业化生产后,2013年产量达到1.2吨,投资6.06亿元年产4.8吨的冬虫夏草项目二期工程,厂房已建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部分车间已投入使用。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投资3.64亿元的氨基酸产业基地项目、宜昌人福药业投资1.6亿年产5吨特殊原料药项目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中。
(三)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取得进展
2013年全省医药行业以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为龙头的联合重组日渐活跃,先后有国药控股收购湖北金新龙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李时珍医药集团重组李时珍生物科技公司、李时珍保健油公司、福建泉州中侨药业集团公司和武汉玉竹科技公司,人福医药集团收购湖北成田药业本部等。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和黄石飞云共同投资设立远大医药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在黄石市建立天然药物研发及制造基地。天门华世通科技通过并购潜江潜龙药业有限公司,与台湾永信药业合作进军生物医药领域,一期工程活性二酞(非天然活性氨基酸)项目已投产,二期投资2亿元的生物酶生产线已动工建设,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活性二酞工业化生产厂家。湖北中佳药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将生产制剂的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四川禾邦阳光制药,投资改造扩建,将新增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成田制药引进上海延安药业对岳口厂区控股,投资1.8亿元联合生产无极膏的原料药,形成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完整产业链。据调研了解,全省尚有56家医药生产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并购重组和转让。目前李时珍医药集团有意联合重组民康药业、人福医药集团有意收购黄冈小池五瑞生物等。
(四)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科技进步步伐加快
人福医药集团2013年研发投入达3亿元,研发的三类新药盐酸纳布啡原料药和注射液获得新药证书和注册批件,填补了国内空白;化药二类新药“异氟烷注射液”获得Ⅱ期临床批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获得Ⅱ期临床批件。化药一类新药“尼美舒利片”已获批Ⅰ期临床。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研究的仿生态培植冬虫夏草,开创了我国高寒野生稀缺濒危中药材工厂化生产的先河,是濒危中药材野生转家养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重大突破。
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生育健康临床基因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子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用化合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功能性敷料创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省级企业创新平台获批;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医疗器械10米法电磁兼容实验室、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药物筛选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行。2013年,全省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医药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
全行业实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有序进行。全省有72家药品生产企业完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工作,获得101张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证书,占全省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总数的40%。潜江制药投资6060万元无菌药品GMP改造升级项目正加快建设。
二、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项经营成本上升。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挤压企业的利润。实施新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药品生产企业的日常运营成本。
(二)流动资金不足。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矛盾突出。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改造,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流动资金压力较大,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开发仿制居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普药同质化现象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医药科研缺乏高水准的技术创新人才,科研优势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优势。
(四)环保压力加大。2013年6月3日,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2013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在全国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医药行业成为被点名的重点整治对象。据估计,为使排放达标,企业的投入可能会使成本上升1-2成。
三、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我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同在,全行业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竟进提质,加快组织实施《全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促进医药产业健康较快发展。
(一)努力保持医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促进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要按照《加快全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突破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中药现代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制剂产业,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推进产业发展具体化、项目化、方案化实施,力争早日成为新的千亿产业。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吸引全球知名医药工业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来鄂投资兴业,支持知名医药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建设基地(园区)。着力做好资金引导、扶持工作,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三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以实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为契机,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培育产业发展后劲。
(二)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促进人福医药(集团)公司、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和大企业加快资源整合。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医药龙头企业,逐渐形成化学原料药、中西药制剂、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几大医药版块,有效整合省内现有产品品种文号资源,实现药品生产文号(批件)向优势企业转移。
(三)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企业科研开发中心的建设,提高企业科研开发投入的比重。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服务和推进人才战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联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我省化学原料药的比较优势,加强重点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开发与产业化,着力延伸优势主导产品价值链。大力发展靶向、缓释、控释等特殊剂型药物,提升优势主导产品附加值。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