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分 类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16-05-17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经信委 |
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省工业战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克难奋进,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低开稳走、快于全国、质效向好的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调结构、保目标任务艰巨。
一、生产增速低开稳走。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0337.3亿元,增长8%,同比、环比分别加快2.1、0.9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7.7%,高于1-2月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长8.8%,快于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9、10.9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工业增速快于山西(-2.5%)、湖南(6.2%),低于江西(9.1%)、安徽(8.5%)、与河南并列居中部第3、全国第8位。
一季度全国部分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地 区 |
累计增速(%) |
排名 |
西 藏 |
11.9 |
1 |
重 庆 |
10.2 |
2 |
贵 州 |
9.5 |
3 |
天 津 |
9.2 |
4 |
江 西 |
9.1 |
5 |
安 徽 |
8.5 |
6 |
内蒙古 |
7.9 |
7 |
江 苏 |
7.7 |
8 |
福 建 |
7.7 |
8 |
河 南 |
7.7 |
8 |
湖 北 |
7.7 |
8 |
四 川 |
7.7 |
8 |
陕 西 |
7.7 |
8 |
二、效益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效益好于全国、快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达到9689、574.1亿元,分别高于全国4.4、9.4个百分点。
主营收入增势平稳。一季度,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9689亿元,同比增长6.8%,同比净增592亿元。分市州看,6个市州主营收入超过五百亿元,其中武汉突破2000亿元,襄阳、宜昌突破1000亿元,荆门超过3000亿元,潜江、襄阳、宜昌、随州、天门增幅达到两位数。
一季度各市州工业主营收入及增速排序
市州 |
主营收入 |
增速 |
||
总量(亿元) |
排序 |
增长(%) |
排序 |
|
武汉 |
2571.1 |
1 |
3.7 |
12 |
襄阳 |
1324.9 |
2 |
11.8 |
3 |
宜昌 |
1187.5 |
3 |
12 |
2 |
荆门 |
683.8 |
4 |
7.2 |
9 |
孝感 |
602.9 |
5 |
8.3 |
7 |
黄石 |
533.5 |
6 |
-3.4 |
16 |
荆州 |
493.3 |
7 |
8.6 |
6 |
十堰 |
398.9 |
8 |
-2.4 |
15 |
黄冈 |
336.2 |
9 |
6.3 |
10 |
咸宁 |
324.2 |
10 |
5.7 |
11 |
鄂州 |
292.1 |
11 |
11.6 |
4 |
随州 |
290.7 |
12 |
0.5 |
14 |
潜江 |
240 |
13 |
39.5 |
1 |
仙桃 |
175.7 |
14 |
1.5 |
13 |
天门 |
163.8 |
15 |
10 |
5 |
恩施 |
69.2 |
16 |
7.6 |
8 |
林区 |
0.7 |
17 |
-20.4 |
17 |
工业利润增长较快。一季度,全省工业实现利润574.1亿元,增长16.8%,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全省工业销售利润率稳中有升,达到5.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分市州看,17个市州中,11个利润实现增长,增速前3位的分别是武汉、孝感、荆门,分别增长64.4%、22.1%、15.9%。
一季度各市州工业利润及增速排序
市州 |
利润总额 |
增速 |
||
总量(亿元) |
排序 |
增长(%) |
排序 |
|
武汉 |
188.6 |
1 |
64.4 |
1 |
宜昌 |
76.2 |
2 |
10.1 |
7 |
襄阳 |
61.9 |
3 |
8.1 |
8 |
十堰 |
41.1 |
4 |
-28.3 |
16 |
荆门 |
39.1 |
5 |
15.9 |
3 |
孝感 |
33.8 |
6 |
22.1 |
2 |
荆州 |
26.1 |
7 |
5.8 |
11 |
咸宁 |
25.3 |
8 |
7.9 |
9 |
随州 |
22.1 |
9 |
10.3 |
6 |
黄冈 |
15.7 |
10 |
5.4 |
12 |
天门 |
11.8 |
11 |
10.6 |
5 |
仙桃 |
11.4 |
12 |
7 |
10 |
鄂州 |
10.1 |
13 |
12.3 |
4 |
黄石 |
10 |
14 |
-35.4 |
15 |
恩施 |
3.7 |
15 |
-3.4 |
13 |
林区 |
-0.4 |
16 |
-4.8 |
14 |
潜江 |
-2.3 |
17 |
-251.6 |
17 |
企业亏损额和产成品资金下降。一季度,全省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62.4亿元,同比下降1.6%。石油开采、化工、非金属矿物质等3个行业亏损额居前三位,分别达到7.8、6.1、5.8亿元。同时,企业去库存步伐加快,一季度全省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达1359.3亿元,同比下降1.8%。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从制造业看,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分别增长11.9%、31.1%、12.4%,结构调整为36:33.8:30.2。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有工业增长11.8%,快于国有工业增速14.5个百分点,占比提高至75.6%。从产业部门分类看,支柱产业实力增强,食品、石化、汽车、电子信息、机械、冶金、纺织、建材等8大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占全省工业主营收入比重达75%,其中,超过千亿的产业有3个,食品(含烟草)达1856亿元,石化、汽车产业规模超1300亿。
一季度全省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行业 |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
占工业比重(%) |
全 省 |
9688.5 |
100.0 |
食品行业(含烟草) |
1856.2 |
19.2 |
石化行业 |
1373.5 |
14.2 |
汽车行业 |
1300 |
13.4 |
电子信息产业 |
983.4 |
10.2 |
机械行业 |
965.6 |
10 |
冶金行业 |
781.1 |
8.1 |
建材行业 |
774.6 |
8 |
纺织行业 |
725.1 |
7.5 |
四、区域工业分化明显
一季度,全省17个市州中增速在10%以上有7个,8%-10%之间有5个,8%以下有4个,1个负增长。“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中宜昌、襄阳分别增长10.2%和10%,武汉受烟草等重大增长点出力不足影响仅增长1.3%,低于全省6.4个百分点。
一季度各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序
市州 |
增长(%) |
排序 |
潜江 |
11.8 |
1 |
荆门 |
10.8 |
2 |
荆州 |
10.3 |
3 |
宜昌 |
10.2 |
4 |
随州 |
10.1 |
5 |
襄阳 |
10.0 |
6 |
孝感 |
10.0 |
6 |
咸宁 |
9.9 |
8 |
天门 |
9.7 |
9 |
黄石 |
9.5 |
10 |
仙桃 |
9.5 |
10 |
黄冈 |
9.4 |
12 |
恩施 |
7.7 |
13 |
鄂州 |
6.9 |
14 |
十堰 |
1.9 |
15 |
武汉 |
1.3 |
16 |
林区 |
-45.7 |
17 |
五、工业投资基本平稳
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在去年低基数上回升,完成投资1908亿元,增长11.8%,同比提高了6.7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全年回落了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697亿元,增长8.9%,所占比重89%。技术改造累计投资372亿元,同比下降31.4%。分行业看,电力、化工、皮革、化学纤维、医药投资分别增长117.3%、51.8%、47.9%、46.9%、42.6%。分市州看,宜昌、天门、黄冈增幅超过30%。
一季度各市州工业投资及增速排序
市州 |
总量 |
增速 |
||
总量(亿元) |
排序 |
增长(%) |
排序 |
|
武汉 |
360.7 |
1 |
-5.7 |
14 |
宜昌 |
256.7 |
2 |
37.7 |
1 |
襄阳 |
252.9 |
3 |
20.4 |
7 |
孝感 |
171.6 |
4 |
27.3 |
5 |
荆门 |
157.3 |
5 |
8.8 |
8 |
荆州 |
137.7 |
6 |
27.6 |
4 |
咸宁 |
122.8 |
7 |
-5.2 |
13 |
黄冈 |
102.8 |
8 |
35.9 |
2 |
黄石 |
75.4 |
9 |
-22.3 |
15 |
十堰 |
56.4 |
10 |
3.4 |
11 |
鄂州 |
52 |
11 |
7.6 |
10 |
随州 |
42.5 |
12 |
-1.7 |
12 |
仙桃 |
38.9 |
13 |
22.3 |
6 |
天门 |
27.1 |
14 |
35.5 |
3 |
潜江 |
25.6 |
15 |
7.9 |
9 |
恩施 |
11.3 |
16 |
-32.0 |
16 |
林区 |
0.1 |
17 |
-41.1 |
17 |
虽然一季度我省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行业间、区域间分化加剧,企业经营困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各地要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着力加大监测预警力度,创新经济运行调节,全力以赴稳增长;加大煤电、资金等要素协调和保供力度,深化企业服务,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用工难、成本高等难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促进增长点投产出力,进一步巩固工业回稳向好势头,奋力打好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力争上半年时间过半目标任务“双过半”,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易飞 责任编辑:周开斌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