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版

|智能问答

解读《湖北省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解读《湖北省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01-20 14:55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解读类型: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文字方式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省经信厅制定印发了《湖北省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推进健康湖北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以来,我省医药产业规模总量稳步增长、特色领域优势凸显、技术进步成效明显、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快速推进,形成了化学生物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及医用防护物资等较为完整产业体系;部署新建和优化整合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了一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打造形成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群体,省医药产业获批国家新药注册批件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为龙头,宜昌、荆门、十堰、天门、黄石、仙桃、黄冈、鄂州、恩施9个区域性生物产业园为支撑的“1+9”联动发展格局。发展成效显著的同时,全省医药产业还存在产业规模总量偏小,产业结构的总体层次、水平仍较低,集群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基础能力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发展格局要求。

“十四五”时期,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慢性病防治需求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增强,医疗需求不断升级,医药产品市场规模加速增长;生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5G远程医疗、AI辅助诊断等数字医疗产品不断涌现,医药产业发展活力将进一步激发,为全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与此同时,全球医药产业加速重构,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发展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先进地区超前布局医药产业,在产业规模、企业实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已形成先发优势,我省医药产业发展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为抢抓发展机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实施培育壮大万亿级大健康支柱产业,打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形成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链协同配套的良好发展生态,努力将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全省工业经济重要增长点和发展新动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规划》总体思路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和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作为根本目标,聚焦全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着力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完善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医药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培育万亿级大健康支柱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遵循民生为本、保障供应,创新引领、联动发展,弥补短板、完善体系,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等基本原则,拟定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医药产业关键环节和服务配套更加完善,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一批原创成果,产业创新实力、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发展生态全面领先,成为引领全省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和重要增长极;将湖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医药产业先进制造基地、医药产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医药产业集聚区。

《规划》围绕产业规模、创新能力、骨干企业、保供能力、产业生态等方面设置了具体目标: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5年末,医药、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较2020年实现倍增。二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增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建成一批高水平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新获批国家新药注册批件数量加速增长。三是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培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医药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行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企业力争达到5家,过50亿元的达到10家。四是保供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原料药及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以及国内领先的创新疫苗研发生产基地。五是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全省医药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全省医药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建设形成以武汉为引领、宜昌为重点、若干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优势互补、错位协同的良性发展生态。

三、《规划》产业重点方向与空间布局

“十四五”时期全省医药产业聚焦发展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以及医用防护物资、药用辅料及包材等重点领域,同时,根据每个细分领域专栏列出了技术主攻方向和重点发展品类。

化学药发展化学创新药、化学仿制药、原料药和中间体、以及小品种(短缺药)等重点方向。聚焦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疾病防治,加强原研药、首仿药、新型制剂等研发创新,加快改良型新药上市。推动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高端仿制药和有“技术壁垒”的难仿药研发,提高仿制药质量。发挥全省产业基础优势,开发新型化学原料药、中间体,提升化学原料药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

生物药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血液制品、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等重点方向。聚焦疾病防治,强化疫苗、血液制品等优势领域发展,提高针对新冠肺炎、甲型流感、禽流感、乙肝、丙肝等重大传染病的抗病毒感染药物及新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打造国家抗病毒产业新地标。大力推动基因工程药物布局,突破人源化改造、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和多功能抗体设计等关键技术。

现代中药发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重点方向。推动道地药材规模化、标准化栽培,加强药材溯源系统建设,加快中药材标准体系研究,促进中药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变。支持经典名方、优势品种的二次开发,推动抗病毒类中药研究。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功能,推进中药提取物、医药原材料、特殊化妆品的研发应用,推动现代中药向中药保健、中药日化等中医衍生领域拓展延链。

医疗器械发展医学影像器械、体外诊断产品、治疗和康复器械、应急医疗器械、中医诊疗设备等重点方向。围绕临床重大需求,强化高端医学影像、放射治疗等大型诊疗设备研发,加快技术攻关。针对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慢性病、肿瘤等,推动体外诊断产品发展。加快各类治疗和康复器械研发,推动高值生物材料、医用新材料、植(介)入材料研究。推动智能监测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医疗手术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及核心部件开发。

医用防护物资、药用辅料及包材主要发展口罩、防护服、眼罩、面罩、红外体温监测仪、应急诊断试剂等医用防护物资;新工艺、新药物递送系统,高品质仿制药、改良型制剂、生物制剂、新型疫苗等高端制剂使用的药用辅料及包材等。

全省医药产业打造“1+1+N”空间布局。依托武汉建设“湖北医药产业创新核心区”,以宜昌为重点打造“湖北医药制造业先行示范区”,通过合理规划、创新引领、资源整合、融合发展与集群建设,建设形成若干主业清晰、特色鲜明、绿色生态和共享协调的医药产业园区。

四、《规划》重点任务

围绕全省医药产业发展重点,提出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产业融合开放发展、强化医用防护物资保障、促进产业安全绿色环保等五大任务推进体系,锚定发展目标专栏编制了实施的关键路径,旨在为进一步精准施策提供基础,打造医药产业发展的最优生态。

(一)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医药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核心原材料与零部件等短板,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和科技项目揭榜制,开展重点产业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二是推进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聚焦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重大疾病的诊疗机理和关键药物研发,加快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病毒性疾病防治产业创新中心、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等生命健康创新平台建设;提高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治理水平,推进江夏实验室、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等重大平台建设。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水平产业创新联合体,加快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建设。

(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一是实施强链固链延链补链。深入实施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制”行动计划,开展产业链技术摸底,建立问题清单,制订实施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五图作业”。二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鼓励大型医药制造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重点补齐新药筛选、中试放大、药学服务、临床评价、合同研究、委托生产等生产性服务和服务型制造。三是构建全域协同发展体系。建设分工合作的孵化加速基地、产业飞地、产业合作园;支持各市州依托上下游投入产出关系,布局一批协同制造基地。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跨区域部署,实现重要技术和产品在全省的柔性布局及多元供应。

(三)加快产业融合开放发展

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装备,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建设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加快实施医疗平台数据中心在线对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二是推动医研企联动发展。组建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实现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生物样本库、企业之间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和有序管理。三是加强产业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强化与先进地区的产能对接与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国际化发展,加快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四)强化应急医疗物资保障

一是提升应急科技攻关能力。加快疫苗、检测试剂、治疗药物的研发,开展传染病快速检测成套装备、大规模疫病防控应急装备研发,推进公共卫生检验检测装备精准化、智能化、快速化、集成化、模块化、轻量化发展。二是提升应急医疗物资生产能力。强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管理,健全完善应急物资集中生产调度工作机制,打造“平战结合”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三是加强产业集群集聚推动武汉、仙桃、宜昌、荆门、黄冈、咸宁等医用防护物资生产标准化、品牌化和集群化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医药产业省级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积极申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五)促进产业安全绿色环保

一是提出推进医药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医药生产企业入园发展,打造集聚集约化、生产清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医药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二是强化医药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进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三是加强医药领域安全和环保能力建设。引导企业配套建设网络安全体系,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意识,推动企业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建设危化品仓储、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等安全环保设施,指导医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五、《规划》保障措施

《规划》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实施落地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统筹好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政策,形成政策合力;聚焦创新、生产、应用、推广等医药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省直部门政策协同;优化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等产业要素配置,形成系统性强、匹配度高的政策支撑体系。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推进落实创新产品政府首购订购、应用示范等政策,完善医药招投标和公立医院评级机制,推动采购人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允许范围内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对接国家相关部门,争取重大医药政策试点落地。

三是夯实人才支撑。着力引进海内外行业领军人才、青年专家和研究团队,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围绕新药创制、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技术升级等方面,着力培养研发创新型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技术生产型人才。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发挥省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壮大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群。建立健全多元化风险投资融资渠道,完善企业信贷绿色通道。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临床试验、创新产品、生产安全等定制型保险产品。

五是加强组织实施。建立涵盖药、医、产、研、学等产业环节的系统推进机制,加强省市沟通协调,明确各市州区责任,充分调动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运用网站、电视、报刊及新媒体宣传手段,深入基层、园区和企业等产业一线,加强《规划》宣贯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合力,确保《规划》相关内容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